(一)前五强傲然屹立
2015胡润品牌榜食品饮料领域,前五强分别是伊利、娃哈哈、蒙牛、双汇、海天。
2016胡润品牌榜食品饮料领域,前五强分别是伊利、娃哈哈、双汇、蒙牛、海天。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2016年的榜单中除了蒙牛、双汇的名次有所变化,一降一升之外,其他三家企业排名保持稳定优势。这说明,牛奶、水、调味品、猪肉等类刚需食品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消费基础更大。
(二)行业不景气凸显
食品饮料领域登上2015胡润品牌榜的三全、雨润、农夫、露露、老干妈今年均没有出现在新的榜单中。过去一年这些企业市值的明显下降对品牌价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三全遭遇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和鲜食业务不达预期、食品安全事件等成为影响其市值的主要原因;肉制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多元化副业拖累了主业也导致了雨润业绩不断下滑;杏仁露销量不佳拖累露露业绩。
此外,从食品饮料领域登上2016胡润品牌榜的品牌排名中,我们发现除了辉山、梅花排名有上升之外,其他10个品牌的排名均有所下滑(达利为新上榜品牌,不在此列)。在排名下滑的10个品牌之中,伊利、蒙牛、光明、贝因美、三元这5个品牌主要业务是乳品(液态奶、奶粉)。
从大环境来看,在中国的乳制品行业,目前正遭遇着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与消费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行业承受着市场疲软、销售不畅、进口大增及消费信心不足的压力——伊利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奶粉以及乳制品同比下滑近24%。蒙牛今年上半年奶粉业务的收入为16.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7.84亿元。近期贝因美发布2016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初步估算今年中期将亏损2.1亿元至2.3亿元。贝因美方面将这一变动归因为,报告期内受市场假冒奶粉事件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册过渡期行业秩序混乱影响,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少于原预计,从而使净利润出现了亏损。而光明战略单品莫斯利安被安慕希后来居上,瓜分了市场份额,此消彼长。三元股份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奶粉及高端品两位数增长,但却被指是“补贴增加使净利润大增”。
(三)加多宝品牌排名下跌,王老吉奋力赶超
加多宝的排名下跌了15位,这给了王老吉奋力赶超的空间和可能。8月18日,广州白云山药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6年半年报,披露了王老吉大健康产业(主营凉茶)的上半年业绩——总体营收47.01亿元,同比增长7.62%;毛利率48.86%,同比增长4.90%。同时,记者调查得知在一些一线城市,王老吉的销量已经赶超加多宝了。
加多宝内部人士表示,“加多宝凉茶上半年的整体销量在百亿左右,”这意味着凉茶双雄占据了中国凉茶市场八成以上的市场规模。虽然数据好看,但是王老吉和加多宝还屡屡表现出“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状态,这就导致了双方在市场扩张上的“疯狂”,显现出行业乱战的端倪,需要警惕。
(四)新贵达利上位
2016年上半年,达利集团总收入90.21亿元,其中食品业务(非饮料类)收入达47.71亿元,毛利为人民币16.51亿元,同比增长22.3%。食品版块的全部三大类别,即糕点、膨化和饼干在2016年上半年都取得了增长。
2016年上半年,休闲食品在面临市场挑战的同时,行业结构也在持续的调整中。达利集团坚持多品牌、多品类的策略,通过自身的研发投入,来继续提升产品的质量,同时注重优化产品结构,让新品和高毛利产品的收入占比,都有所提高。
(五)海天、梅花双丰收
作为上榜的两个调味品行业代表之一,海天8月16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毛利率高达44.8%,其中酱油品类更高达46.51%。要知道调味品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20%左右。仅从这点来看,海天的确已经让其他品牌难以追赶。
另外一个上榜品牌是梅花生物,从其发布的2016年中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其营收增速下滑。但是氨基酸需求上升、味精格局稳定、胶囊整体平稳等因素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潜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品牌价值涨幅,辉山领跑
在品牌价值涨跌幅度一栏,伊利、辉山、梅花、加多宝、王老吉五家取得了正增长。其中,辉山乳业涨幅最大,为119%。
首先,辉山乳业全产业模式与其业绩表现突出的关系紧密。辉山自营标准化牧场数量、牛群规模、泌乳牛比例都达到一定规模。辉山的原料奶更多用于内部生产,有效抵消了原料奶价格下降引起的外部销售收入降低。此外,辉山先在国内乳企中开展大面积苜蓿草种植,并在中国东北地区突破性地实现了玉米青贮和燕麦的一年两熟双季种植模式,降低了奶牛养殖成本。
其次,辉山乳业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以此巩固市场优势并夺取更大份额。
辉山以巴氏奶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保持价格稳定额同时升级巴氏奶的包装容量,吸引更多消费者转向巴氏奶产品,比如“鲜博士”和“杰茜牧场”等巴氏奶产品。
另一方面,针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创新研发珍果蔬、金小顺等乳酸菌饮料饮品和沃灵卡等优酪乳产品,强化了全国市场份额和占有率。目前,辉山正在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跨界营销体系,以应对变化的营销环境。
再次,随着辉山乳业江苏盐城工厂落成投产、沈北液态奶加工设备正式投入使用,辉山乳业形成了北沈阳、南盐城的布局,在保持东北市场绝对优势的同时深耕华东市场,有效辐射全国市场,迈出了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乳企迈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