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让购买者在缩减消费预算的同时,购买决策也变得越来越谨慎了。在这种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下,维持、培育和巩固顾客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企业要作出怎样的营销选择,才可以使自己的品牌与顾客“形影不离”,进而安全“过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品牌营销策划经常以各种文化经营手段为主线,加强顾客的品牌体验,进而维系长久稳固的顾客关系。
低迷期开发“恰当的产品”,市场营销是“管理可获利的顾客关系”的一个过程,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先需要识别和尊重顾客的需求。是否能够开发出始终满足顾客需求的恰当产品,就成了品牌文化是否成熟的外在体现。
案例1:曾经,绝对伏特加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来应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变化。受财产缩水及失业影响,不少美国人削减了外出娱乐休闲开支,放弃了参加酒吧派对,而选择呆在家里饮酒。针对这个趋势,绝对伏特加推出了一款无味伏特加,该产品附带有精致的酒架,让消费者在家里也可以联想到酒吧派对的氛围。通过对产品的重新设计,绝对伏特加希望将品牌体验延伸到消费者的家中,“以顾客为中心”的品牌文化在此可见一斑。
案例2: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有 88.6%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日本汽车企业紧紧抓住了这一时期消费者对小型节能车的迫切需求,组织开发出了可节油25%~30%的新车型,降低了顾客消费成本,并成功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到1980年,日本汽车行业年产量达11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低迷时期,市场上的产品可能过剩,但是品牌并不会过剩,顾客会永远青睐那些能够提供卓越顾客价值的企业。
案例3:在非常时期,让顾客发现和认可产品的独特价值,也是使品牌获得认可的途径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中国企业参加国外贸易展会的请求均遭拒绝,国外企业也不愿意冒险进入中国,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结束了对电子商务的观望态度,纷纷向网络贸易平台靠拢。阿里巴巴抓住了这一机会,一方面通过产品宣讲提高了贸易企业对于阿里巴巴B2B业务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求其国外办事机构带着中国客户的样品和资料,去参加国外的展览会。特殊时期反而让市场进一步认识了阿里巴巴B2B平台的灵活性与重要性,也为阿里巴巴带来了新的一批客户。
产品是一切营销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在开展“常态”营销和“ 变态”(消费升级、产业进化等非常态竞争环境)营销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底线。从产品入手,不断为顾客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企业不变的竞争原则。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IBM对自己的信息技术服务产品更有信心,IBM全球高级副总裁Steve Mills认为,在这种环境之下,金融企业更需要IBM的服务,因为IBM在系统和流程整合的技术与经验,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经济危机对它们的冲击。同时,越是面临危机,客户越会意识到信息和流程对自己的重要性。
在日本经济不景气时,索尼公司曾经提出了发展新思路,即“索尼法则”,其中包括这样一条:“市场成熟,而商品不成熟。”“市场成熟”意即产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而“商品不成熟”是对顾客满意度、忠诚度和企业美誉度永无止境的进一步追求,指的是产品和服务尚有缺陷,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还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可见,帮助顾客实现消费价值是在任何竞争条件下企业需要思考的竞争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