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策划】科普饮品:兼释泛饮品行业有多泛?

2016/2/16 18:06:07 次浏览 作者:

在《饮料通则》中,饮品是饮料的等效名词。饮料原包括软饮料和硬饮料。软饮料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的制品。也可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与软饮料相对的含有酒精的称为硬饮料。软饮料为soft drink的直译词,理解较为困难;而饮料更符合我国的通用语言习惯,消费者、政府、行业、专家的认同度高,因此在中国国家标准中,直接用“饮料”来指代“软饮料”。“饮料”不包括“饮用药品”,也不包括“即制即售式饮料”。

饮料浓浆是以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为基础,经加工制成的,按一定比例用水稀释或稀释后加入二氧化碳方可饮用的制品。

硬饮料主要指酒。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主要化学成为乙醇的,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的制品。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

泛饮品是和初咨询根据行业服务需求,在国家行业通则标准基础上,再次定义的行业范畴。包括以饮品为核心,外延至包含“即制即售式饮料”、酒、整个饮品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涵盖更多大食品领域范畴的行业概括性统称。和初咨询的主要研究领域以饮料为核心,涉及酒,并兼顾泛饮品行业。因此,本文将重点阐释饮料,侧重延伸至酒水领域,同时适当兼顾对泛饮品行业的解读。

 (一)饮料详解

 按照GB/T10789—2015 《饮料通则》的分类,我国饮料可分为: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汽水)、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固体饮料、其他类饮料十一大类。

(1)包装饮用水

以直接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水源,经加工制成的密封于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1.1饮用天然矿泉水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1.2 饮用纯净水

以直接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水源,经适当的水净化加工方法,制成的制品。

1.3 其他类饮用水:

1.3.1饮用天然泉水:以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制品。

1.3.2 饮用天然水: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制品。

1.3.3 其他饮用水:除饮用天然泉水和饮用天然水之外的饮用水。如以直接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水源,经适当的加工方法,为调整口感加入一定量矿物质,但不得添加糖或其他食品配料制成的制品。

(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

以水果和(或)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

2.1 果蔬汁(浆)

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采用物理方法(机械方法、水浸提等)制成的可发酵但未发酵的汁液、浆液制品;或在浓缩果蔬汁(浆)中加入其加工过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复原制成的汁液、浆液制品,如原榨果汁(非复原果汁)、果汁(复原果汁)、蔬菜汁、果浆/蔬菜浆、复合果蔬汁(浆)等。

2.2 浓缩果蔬汁(浆)

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从采用物理方法榨取的果汁(浆)或蔬菜汁(浆)中除去一定量的水分制成的,加入其加工过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复原后具有果汁(浆)或蔬菜汁(浆)应有特征的制品。含有不少于两种浓缩果汁(浆),或浓缩蔬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和浓缩蔬菜汁(浆)的制品为浓缩复合果蔬汁(浆)。

2.3 果蔬汁(浆)类饮料

以果蔬汁(浆)、浓缩果蔬汁(浆)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加工制成的制品,如果蔬汁饮料、果肉(浆)饮料、复合果蔬汁饮料、果蔬汁饮料浓浆、发酵果蔬汁饮料、水果饮料等。

(3)蛋白饮料

以乳或乳制品,或其他动物来源的可食用蛋白,或含有一定蛋白质的植物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

3.1 含乳饮料

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制品。如配置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

3.2 植物蛋白饮料

以一种或多种含有一定蛋白质的植物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制品,如豆奶(乳)、豆浆、豆奶(乳)饮料、椰子汁(乳)、杏仁露(乳)、核桃露(乳)、花生露(乳)等。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一定蛋白质的植物果实、种子、种仁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制品也可称为复合植物蛋白饮料,如花生核桃、核桃杏仁、花生杏仁复合植物蛋白饮料。

3.3 复合蛋白饮料

以乳和乳制品,和一种或多种含有一定蛋白质的植物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制品。

3.4 其他蛋白饮料

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之外的蛋白饮料。

(4)碳酸饮料(汽水)

以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为基础,经加工制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液体饮料,如果汁型碳酸饮料、果味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其他碳酸饮料等,不包括由发酵自身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5)特殊用途饮料

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

5.1 运动饮料

营养成分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肌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制品。

 5.2 营养素饮料

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肌体营养需要的制品,如营养补充液。

5.3 能量饮料

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肌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制品。

5.4 电解质饮料

添加肌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肌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制品。

5.5 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之外的特殊用途饮料。

(6)风味饮料

以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料)等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调整风味的主要手段,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如茶味饮料、果味饮料、乳味饮料、咖啡味饮料、风味水饮料、其他风味饮料等。

注:不经调色处理、不添加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的风味饮料为风味水饮料,如苏打水饮料、薄荷水饮料、玫瑰水饮料等。

(7)茶(类)饮料

以茶叶或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包括速溶茶粉、研磨茶粉)或直接以茶的鲜叶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如原茶汁(茶汤)/纯茶饮料、茶浓缩液、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其他茶饮料等。

(8)咖啡(类)饮料

以咖啡豆和(或)咖啡制品(研磨咖啡粉、咖啡的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咖啡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糖(食糖、淀粉糖)、乳和(或)乳制品、植脂末等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如浓缩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低咖啡因浓咖啡饮料等。

(9)植物饮料

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如可可饮料、谷物类饮料、草本(本草)饮料、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其他植物饮料,不包括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茶(类)饮料和咖啡(类)饮料。

(10)固体饮料

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等,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固态制品,如风味固体饮料、果蔬固体饮料、蛋白固体饮料、茶固体饮料、咖啡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特殊用途固体饮料、固态汽水(泡腾片)、其他固体饮料等。

(11)其他类饮料

1-10之外的饮料,其中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制品为功能饮料。

饮料产品可按上述分类命名,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别交叉命名。产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别交叉命名时,应同时符合相应类别的基本要求。经过发酵的某类饮料,可以成为发酵某类饮料。

 (二)酒简述

酒由于品种、香型多样,且有多种分类方式,因此国家用系列GB加以规范。按照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蒸馏酒、酿造酒、配制酒;按照原料分类,可分为谷类酒、果类酒、香料草药酒、蛋奶酒、蜂蜜酒、植物浆液酒等。

(1)蒸馏酒

蒸馏的本意为挥发或蒸发,即经过热分离后乙醇和香味物质凝结成的液体。世界六大蒸馏酒为中国白酒、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郎姆酒、金酒。

1.1谷类蒸馏酒

包含威士忌(Whisky)、金酒(Gin)、伏特加(Vodka)、中国白酒。

1.2果类蒸馏酒

主要指白兰地(Brandy),是对果类蒸馏酒的总称,以葡萄蒸馏酒为典型和代表。其他类果类蒸馏酒的命名则在白兰地前冠以水果的名称或专业名来指称。

1.3果杂类蒸馏酒

指以植物的根、茎、花、叶等作为原料制成的酒。包括朗姆酒(Rum),以甘蔗为原料、特吉拉酒(Tequila),以龙舌兰为原料。

1.4其他蒸馏酒

由于制酒原料独特或酒种稀少,单独列为其他类统称—阿拉克(Arrack),属于这类酒的有:西亚的棕榈子酒、中东的椰枣酒、热带海洋地区的椰子酒。

(2)酿造酒

酿造酒分谷类酿造酒和果类酿造酒。谷类酿造酒有啤酒、黄酒、清酒三大类;果类酿造酒以葡萄酒最具有典型性。用其他水果酿造的酒,必须注明水果的名称以区别葡萄酒,或用专用名词表示,例如苹果酒(Cider)、樱桃酒(Cherry Wine)、草莓酒(Strawberry Wine)、橙酒(Orange Wine)等。

3.配制酒

配制酒分为开胃酒(Aperitif)、甜食酒(Dessert Wine) 和利口酒(Liqueur)三类。开胃酒主要为餐前酒;甜食酒主要为佐餐酒或餐后酒;利口酒主要为餐后酒。

中国白酒的制酒原料有谷类中的玉米、高粱、小麦、大米和薯类。白酒按香型可分为12大类,分别为酱香型、浓香型、兼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药香型。

 (三)泛饮品概述

饮品是和初咨询基于企业服务和研究需要,而自行定义的类别概念。泛饮品包括饮料、酒及、即制即售式饮料及饮料与酒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配套行业与企业,也包括大食品领域的范畴。概况来说,泛饮品行业是农副产品、自然原料等经过初加工、深加工后的中间品或制成品,以及与中间品和制成品相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企业,涵盖了从上游基地、农资、种植、中游筛选、加工、包装、设备、下游销售等在内的整体价值链所涉及到的产业链和行业企业。和初咨询立足饮料和酒水行业,兼顾泛饮品行业企业的服务,形成囊括整体价值链的全面服务模式。

和初咨询定义的饮品,包括饮料和酒,泛饮品是整体以饮品为核心的价值链与产业链概述。饮品科普后,泛饮品行业有多泛,相信也不存在问题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