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力研究院是和初咨询下属的企业营销力研究机构和初咨询董事长胡世明老师领衔,数10名和初咨询具有专业背景与一线企业服务经历的项目经理共同参与,中国企业营销力研究院站在企业营销本源的高度,系统、精准研究企业营销力的关键因素及具体建设方法。
目前,中国企业营销力研究院已有上万人的社群,2018年,和初咨询计划在相关社群定期开展免费的线上课程,以胡世明老师主讲,课程内容主要为企业在营销经营与管理中遇到的难题的本质性分析及由此衍生的企业经营的关键知识要点,理论联系实际,帮助企业家建议企业经营中的营销思维体系。
2018年1月31号,和初咨询中国营销力研究院由院长胡世明老师正式开讲,本次课程的主题是《事件管理模型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胡世明老师课程要点: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在外面讲了很多次社群运营课,但在我们自己的群里这还是第一次,这也是我们首次正式建立和运营自己的社群。不过我希望大家可以有信心,我会花很大的精力将我们自己的群办好,让大家的加入能有收获。我们这个社群的建群宗旨就是要给广大企业家和营销爱好者提供系统的营销力体系搭建和提升的学习平台,希望我们在这个群里能够教学相长、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另外呢,我们这个群里的同学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其中也有多位经营规模很大的企业家和专业牛人,大家大部分都是被我从我的朋友圈里逐个请进来的,因此甚至有人说我们曾在微信朋友圈里神交已久,这次终于有了近距离沟通的平台。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的入群支持,我一定持续努力做好知识分享,不辜负大家的入群期望。
我们的讲座安排计划是每次正式分享约30分钟,每次分享结束后会留出10分钟的提问和解答时间(今天由于前面的介绍耽误了时间,时间会适当拖长一会儿),每周于周二和周四晚上安排分享两次。我每次都会选择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话题和知识点与大家分享,并尽量将这个点能够讲全讲透。我计划陆续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有诸如《常规公司顶层治理架构设计》、《企业常规组织架构设计的原则》、《公司价值的评估与塑造》、《绩效考核办法的设计与实施》、《股权与期权激励办法设计》、《品牌定位与品牌塑造方法》、《新产品开发方法》、《企业操盘手知识结构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设计》、《微博与微信营销》、《微商模式与操盘运营》、《营销力模型及营销力建设》、《产融互动模型在实践中的运用》等等,我今天计划给大家分享的课题是《事件结构模型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这个题目看似理论化,但实际在我们的经营活动中有着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下面,我就不再过多耽误大家的宝贵学习时间,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讲座分享。
所谓“事件结构模型”,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中,都可将整体的运营活动划分为“系统、计划、项目、任务和活动”5个层级,而这5个层级工作内容的划分是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组织内部各层级员工的 身份角色、职责分工、管理考核、能力要求、绩效考核等密切相关。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系统,其实系统就是我们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所说的战略,前好多年,企业都会制定5-10年的战略目标,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多变,目前来说,大部分企业都会制定3-5年的战略目标(国家层面会有连续的5年规划),这就是我们模型中的系统。战略的达成需要企业运营的支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战略管理,在事件结构模型中,系统以下的层级其实就是战略落地管理的表现形式。
在成熟的企业中,系统是由组织中的最高管理层来制定的,一般是董事会以及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的董事长。以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在制定出系统的战略之后,会由企业的经营管理高管团队(经营班子),将系统(即战略)详细分解为可落地的计划,最常见的就是年度经营计划,企业战略的达成一定有赖于每年年度经营计划的实现。
成熟的企业经营中,年度经营计划一般在总经理(或总裁)的统领下,以市场部牵头,会同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制定出详细的年度计划达成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具体化为一个个的经营项目。这里面如何定义项目,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项目能否分解好,决定了计划能否下达,决定了任务和活动能否顺利的进行。一个个项目由各部门负责人(企业中的中层)来负责推动实施完成。所以一个企业的中层非常重要,我们过去常常讲的“中层不力,累死白费”, “头顶住,腰发力,脚站稳”,这里到底“腰”也是指中层团队,企业中的中层,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呢,我们一般将在日常工作中彼此的是否独立完成不受影响、相互间没有明显交叉的的工作打包统一起来称为项目,比如新品开发和新品上市就是两个独立的项目。因为新品的开发是将新产品开发出来,包括市场细分、消费人群定位、产品定位、内容物研发、包装设计、价格体系设计、销售模式设计等工作;而新产品上市则包括新品上市招商、终端网络建设、新品上市发布会和上市期推广等工作。这二者的工作有前后顺序的关系,但新品的开发和新品的上市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因此将这二者就定义为两个不同的项目,并且在企业中一般也有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负责。
在项目确定之后,每一个项目又会包含很多工作任务,任务由企业组织中的基层主管来执行,任务最终会落实为一个个的具体经营活动,而活动由最基层的职能人员或业务员、促销员等来执行。比如卖酒的话在终端的品尝会、路演等,都是一个个最基本的基层经营活动。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整体的运营都要经历上述的多个环节,不同的环节由企业组织中的不同人员来承担,从系统到活动,复杂度和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低,重要性也越来越低。对于企业来说,对系统的制定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整个组织结构中,对以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的要求也是最高,对承担这一职责的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最高,当然他们的收益在企业中最高。依次类推,不同的工作内容层级,对企业组织人员的要求是不同的,与要求相对应的综合能力、薪酬待遇、绩效考核不同。比如对于董事长或董事会成员来说,他们的收益一般由年薪和股权分红构成(外聘的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除外);以总经理(总裁)为核心的高级经营管理层收益一般表现年薪制;中层管理者的收益一般由“基本薪资+绩效薪资+年度奖金”来构成;最下面的基层人员的收益一般由“基本薪资+绩效薪资+提成”构成,有些企业给基层业务人员也制定年薪制或跨年度的绩效考核薪酬,就很容易适得其反,因为基层人员受能力、视野等的局限,很难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很难接受跨年度的薪酬考核方式。
上面这些是经营相对成熟、稳健后企业的做法,在部分初创或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中,公司的规模不同、盈利模式不同,组织结构也会有所区别,就会发生部分职能的交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要注意到,项目执行层级是独立的(即中层),是不会与最高层级管理层以及项目以下层级发生重合交叉的。
今天的讲座看似有些理论化,但我们回想一下自己企业的日常运营,这其实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基本是目标制定靠拍脑门,目标的达成全靠员工自己悟,基本没有系统的计划制定与分解,也没有任务达成的方法与路径,这就导致了年年有计划,年年计划达不成的不正常现象。
希望在今天了解事件结构模型之后,都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尤其是企业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在选择团队的时候,也可以更清晰的构建画像,选择最适合各个岗位的人才。
本次课程获得了一致好评,所谓”真知灼见,乃大智慧也“。和初咨询中国企业营销力研究院会陆续推出相关课程,有兴趣与需求的企业家朋友可扫码以下二维码进入中国企业营销力社群,参与学习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