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初咨询 | 河南洛阳:沃土“长”出特色农业产业经

2023/11/1 23:07:43 次浏览

曾经的洛阳“十年九旱”“五山四岭一分川”,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发展农业困难重重。

然而,洛阳人巧妙地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打造出了高山杂粮、时令水果、道地中药材等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01

富硒土地产好物

9月5日,伊川县鸦岭镇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加工中心无尘车间,随着传送带运转,一碗碗红薯酸辣粉被输送到包装工位;两天后,深圳、上海等地的市民便可品尝到“洛阳味道”的酸辣粉。

从过去一筐一筐卖红薯,到现在卖酸辣粉、薯片、薯条……产品的丰富和链条的延伸让本来埋在地下的红薯“出尽风头”。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耕地有86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为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增收难问题,该县立足土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实际,通过科学规划、技术赋能和在品牌打造、精深加工上做文章,着力发展以谷子、红薯种植为主的富硒功能农业。

2018年,河南省地矿院和河南省有色院对伊川土壤微量元素全面普查时发现,该县的富硒土壤面积达5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近60%。

伊川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因此出台:深入挖掘4000年谷子种植历史和上百年红薯种植传统,突出小米、红薯特色产品,打造“伊川小米”“岭上西薯”品牌,构建富硒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

一系列布局随之落子:

河南省唯一的富硒农产品检测机构——省富硒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落户伊川;

国家甘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李强和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等行业领军人物,成为该县的产业发展顾问,国内一流种植资源和栽培技术在伊川落地生根;

两个良种种植、培育示范基地异军突起;

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是嵩县的一家老牌药企,依托当地丰富的药材资源,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技研发、药材种植、中药制造、生物制药、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制药企业,生产国药准字号产品和食品保健品140余种。

“我们有400多名员工,连续多年每人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3万元!”顺势药业总经理李国贞自豪地说。

在当地,具备全产业链或多个生产环节的还有民生药业、上工强生堂、河南豫博药业、昊隆药业、和顺药业、洛阳奇乃尔艾草等1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不仅嵩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洛阳的栾川县、宜阳县、洛宁县、汝阳县等同样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抓手。

目前,洛阳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5.2万亩、产量21.4万吨。



02


牛气冲天致富路

“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可我这‘毛牛’就值钱!”

孟津区横水镇洛阳君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海台口中的“毛牛”,指的是能用“活体牛”从银行获得贷款,这种贷款被称为“活体贷”。

去年7月,洛阳市《关于大力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正想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的刘海台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当年12月,当地银行给他办理了700万元“活体贷”,今年4月中旬,再次为他办理了1000万元“活体贷”。

按照洛阳市“牛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部署:洛阳市肉牛饲养量年度增幅为13%,养牛大县增幅不低于15%且逐年增加,到2025年肉牛存栏60万头。

养牛需要买牛犊,买牛犊需要资金,买回一头牛犊少说也得万儿八千,即便有发展养牛的自然资源和养牛积极性,谁也做不成“无本生意”。

本钱何来?洛阳自有办法。

洛阳市、县两级财政拿出1.6亿元风险补偿金存入银行,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担保和贴息,与银行合同约定投放养牛贷款16亿元。

钱有了,那些本来会养牛,也愿意养牛的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汝阳县引进国家龙头企业伊利集团优然牧业落户;孟津区谋划1.5亿元地方债建设了奶牛产业示范园;嵩县在全省首家开通了线上“牛交所”,开创了农户集中托管代养新模式“托牛所”;洛宁县建成了金丰农牧豫西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5万头以上。

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汝阳县和孟津区等6个县(区)跻身河南40个养牛大县行列。

谷满囤、牛满圈、药满山。按照洛阳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583万亩,优质草畜饲养量达到349万头;创建特色优势专业乡镇40个、专业村240个,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2.2万元。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