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名粟,中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是“五谷”之一,北方地区多有栽种。9月8日,“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来到洛阳市伊川县,在吕店镇350亩全国谷子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秋风过处,谷穗已金黄,纷纷垂下了头,预计在十天至半个月后采收。
从吕店镇党委书记侯振杰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伊川县地处豫西浅丘陵地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两山七岭一分川”,特色产业以小米、红薯等为主导产业,全县共发展“谷子”已达20万亩以上。
“当前‘谷子’已处于抽穗期,从田间表现来看,颗粒饱满,成熟度已达15%,预计再有20天就能收了。”洛阳市农技中心研究员郭新建捧起一穗“谷子”,一边查看长势一边介绍。基地通过采用“宽窄行”机械化、精量化播种技术,种植了国家谷子产业体系征集的60个优质品种和40个试验材料,并对近两年选育的天粟10号、中谷19、中谷25、豫谷35等4个优良品种进行大田示范种植,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富硒技术。
“今年将实现产量质量双丰收!预计价格一斤能达到3元左右,较往年价格都高,基地已建成智慧化农业云平台,通过远程操控管理系统,实现智能检测指标、自动控制灌溉施肥等技术,品质也有保障。”三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增辉盘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今年,他还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吕店镇其他村庄带动群众种植2600余亩谷子。
“伊川小米”也是伊川富硒功能农业特色品牌之一。近年来,伊川依托50万亩土壤富硒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培育出“伊川小米”“岭上西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文章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