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三公消费”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白酒业结束了10年“黄金期”,遭遇了增长逆境,陷入了寒冬。数据显示,2013年白酒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降低1.9%。进入2014年,白酒行业利润下滑的趋势并未扭转。
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白酒行业也进入了调整期。传统酒企必须用新的思维看待当前形势,采用新的营销战术,转换营销模式以应对新的挑战。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了,面对不利的大环境,如何将产品卖出去成了各大白酒企业冥思苦想的难题,一线白酒厂家也逐渐放下身段,摒弃傲慢式销售,转向社会营 销。
为了“自救”,白酒企业动起来新脑筋,纷纷推出了定制白酒,包括大腕级的名酒也扎堆做起了白酒“私人定制”的生意。其中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2013年,超过80家酒厂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定制酒”,中国白酒个性化定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元。那么,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白酒行业能否凭借 “私人定制”走出寒冬,闯出一条阳关大道呢?
私人定制酒是指,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从品质和形象设计着手为客户量身打造出具有浓郁个人专属风格的酒水,是一种“一对一”式的高品质服务。定制酒打上了用户的风格烙印,具有更多的个性元素和纪念价值。
以前,要想定制白酒,几乎不可能实现,厂家会以订单太小拒绝定制需求。而现在,白酒行业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玩起了“私人定制”,连名牌酒企都赶起了“时髦”。自2010年茅台白金酒率先推出私人定制酒以来,其他酒品牌纷纷仿效,相继推出了自家的私人定制酒。
茅台定制酒一共有两种类型:标准定制和个性定制。标准定制120瓶起定,可以在现包装上植入一些个性元素;个性定制120箱起定,达到这个订购量,可以直接改掉包装。在价格方面,每植入一个个性元素的价格是30元,包含企业商标、企业介绍,甚至可以把个人照片放上去。茅台还成立了相关个性化定制营销有限公司,可见它早已在定制酒方面开始了布局。
五粮液也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定制业务。五粮液与中铁二局合作开发了一款“开路先锋”的白酒产品,由五粮液负责生产,换上中铁二局要求的包装,再交由中铁二局进行销售。
泸州老窖也推出了壹号、中华坛、国韵、国礼、国花、君冕、君睿、至尊等8款大坛定制酒。并动用各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数十场大型认购活动。
从众多酒企推出定制酒不难看出,白酒企业的日子仍不好过,纷纷寻找突围之路。不过白酒定制热潮给沉寂已久的白酒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生机,“私人定制”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至于“私人定制”能否带领白酒行业走出阴霾,还是未知数。
定制白酒纷纷扎堆的形势也不免让人担忧,定制与非定制不能只做表面功夫,真正做到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稀缺性产品才能维护自有品牌价格,一旦定制泛滥成灾之后,或造成白酒市场商品雷同感,可能会降低白酒原先的品牌价值。
由于定制白酒售价较高,很大部分起步价均在1万元以上,只有金字塔顶端的小众消费者才有购买力,这就注定了定制酒只是小众市场。而这部分小众消费者肯定是理 性的,对于酒文化的认知度也比较高。所以消费者购买的其实是酒厂的文化,满足了消费者喝好酒的需求。所以足够的个性话、差异化和稀缺性是定制酒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如果盲目跟风,每个酒厂都做定制酒,那么这个小众市场很快就会饱和,定制酒就不会有多大的市场潜力。定制酒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高端消费群生产的高端酒;另一类则是有收藏价值的酒类理财产品。比如,茅台白金酒高调推出的首款茅台白金文化艺术酒,集合了中国书法泰斗李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一、茅台集团 著名调酒大师王道远毕生所学,极具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刮起了收藏茅台白金文化艺术酒的风潮。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酒企都适合做定制业务,只有具有超强品牌优势、有鲜明的产品工艺特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的企业才适合开展酒类个性定制业务。
定制酒反映了传统酒企从观念到营销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的传统被动营销到现在的积极主动营销。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新媒体的兴起,呈现给传统酒企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各大酒企必须积极主动的开发新的营销模式,快速实现企业产品结构及营销模式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