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果汁行业尽管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其他新型饮料品类的挤压,但总体发展格局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而通过饮料业科技创新实现的100%果汁,符合消费升级的大方向。虽然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尚处于孕育期,行业格局尚未形成定数,但未来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从低浓度果汁逐渐转移到高浓度果汁,则是业界不言而喻的共识。
(一)行业规模2000亿元
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一般是指纯果汁或100%果汁。果汁按形态可分为澄清果汁和混浊果汁。澄清果汁澄清透明,如苹果汁,而混浊果汁均匀混浊,如橙汁。而按果汁含量则分为纯果汁和果汁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类也可以细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等9种类型。
近年来,复合型果汁饮料及果蔬汁饮料发展较快,市场上常见的有菠萝汁或橙汁等热带果汁与不同蔬菜汁的复合果汁饮料。同时功能型果汁饮料如花卉饮料、富碘果汁饮料、高纤维饮料、其他保健新材料饮料作为新型营养概念发展的也较好,将果蔬汁与牛奶有机结合的如香蕉牛奶等果汁奶,已经在我国乳品饮料及果蔬汁饮料市场上显示出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因此,预计2015年我国果汁行业规模有望接近2000亿元。
纵观中国果汁市场,有三大特点:一、整体增速放缓,根据统计局数据,2013年以来整个果蔬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已经降至个位数水平;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低浓度果汁为主,高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不足5%;三、竞争激烈,各细分领域皆有2—3家主要竞争者。
从果汁整体人均消费能力来看,我国的人均果汁消费额尚处在初级阶段。不仅与日本99美元/人的消费额相去甚远,甚至与饮食习惯相近的我国台湾地区,人均果汁消费额也相差超过2倍,未来消费潜力巨大。特别在中高果汁领域,我国100%果汁的人均消费额仅0.6美元,而排名前一位的我国台湾地区100%果汁人均消费额已达到3.7美元,是我国的6倍以上。因此,我们认为,果汁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着较高的增速,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带来的消费习惯的不断转变,中高浓度果汁市场的成长空间将十分广阔。
(二)果汁消费结构分析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果汁及果汁饮料分为以下几种:
1. 第一类是果汁含量仅为5%-10%的低浓度果汁饮料。在这一阵营内,以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和可口可乐“酷儿”为代表;
2. 另一类是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养生堂推出的“农夫果园”。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复合果汁,一般由胡萝卜汁和其他几种果蔬原汁调和,再制成30%浓度的果汁;
3. 果汁含量不低于40%的果肉果汁饮料,是用原果浆或浓缩果浆,加糖、酸味剂等调制而成,含有大量果肉、果纤维和果胶,可直接饮用的制品。它在制浆时保留了果皮、果肉中的全部营养成分,因而具有原果肉味浓厚、水果色泽、营养成分保留完整之优点;
4. 70%的果汁含量的果汁饮料,是指每100公斤果汁饮料中含有70公斤原果汁,另外30%为水和其他成分(如葡萄糖浆等);
5.而100%果汁含量是用鲜果直接榨汁不加水(NFC)或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制成的纯果汁饮品(FC)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100%果汁的销售量来预估国内100%果汁未来发展规模。在美国市场果汁消费结构中,果味饮料和果肉饮料分别占31%和9%,而100%果汁占比则高达60%。可见在成熟的美国果汁消费市场上,100%果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而深受消费者所喜爱。反观中国的果汁消费结构,果味饮料和果肉饮料是当前果汁消费的主流,两者占比竟高达97%,100%果汁仅有3%的份额。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消费人群尚不具备健康饮用的习惯而非消费能力不足。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上果汁品种全方位覆盖的竞争格局下,100%果汁将会异军突起,在未来渐渐开始主导国内市场果汁消费结构。
(三)100%FC浓缩果汁
100%FC(From Concentrate)即浓缩果汁:是在水果榨成原汁后再采用低温真空浓缩的方法,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再在浓缩果汁原料中加上浓缩过程中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因此,100%FC果汁既保留了水果中主要的营养成分,价格方面也走的是亲民路线,所以目前市面上100%果汁消费结构中占比FC果汁远远大于NFC果汁。
数据显示,5年间我国果汁产量增长了2倍有余,从635万吨增加到1448万吨,日益增长的国内果汁饮料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浓缩果汁的国内需求。因此,长期来看,我国浓缩果汁行业未来前景看好。虽然我国浓缩果汁市场存在内需不足等问题,但在下游果汁饮料行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下及浓缩果汁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我国浓缩果汁行业发展前景仍然乐观。
FC果汁(浓缩果汁)市场:FC果汁方面,冷藏产品上以味全表现较为突出;常温市场汇源则是绝对龙头。但目前冷藏产品已经占到100%果汁1/3的销售额比重,因此,我们认为,汇源虽然在100%果汁常温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但未来也势必会转向“常温、冷藏两条腿走路”的方向上去,行业竞争程度将更加严峻,看好同时拥有“品牌”+“渠道”的优势、能够精准定位消费人群个性化需求的企业定当脱颖而出。
(四)NFC非浓缩还原100%果汁
NFC(Not From Concentrate)即非浓缩还原100%果汁:NFC果汁是水果经过榨汁后直接进行巴氏杀菌,在低温环境中加工而成。由于这种鲜榨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较短,所以营养损失相对较少,同时更好地保留了新鲜水果的原汁原味。然而,这种果汁的缺点是适合低温保存,保质期相对较短;此外,由于它是真正的纯果汁,加上储存不易,所以成本也较高。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果汁,NFC果汁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受限于生产工序繁杂、运输条件苛刻、储藏时间较短、价格相对较高。2012年NFC100%果汁销售金额未达果汁行业销售规模的5%,且发展速度缓慢。进入“十二五”以后,随着一些新的食品加工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使得NFC果汁能够进入食品加工厂实现工业化生产,得到可能性的技术保障和足够的市场需求量。
相较于FC果汁,NFC果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缓慢。我们认为,主要是受限于:一、NFC果汁价格普遍较高,大众消费者暂时接受度有限。汇源100%果汁的市场价格大致在10.5元/L,而目前NFC果汁价格最便宜的派森百为42元/L,价格差距较大。加之国内消费者普遍对NFC果汁没有足够的了解,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更倾向于FC果汁;二、行业壁垒高导致NFC果汁难以形成规模。传统果汁走的是常温渠道,而NFC果汁的运输与终端销售均需冷藏,对经销商的要求也高于FC果汁。而国内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的冷链运输系统和冷藏仓储管理,导致鲜有企业涉足该行业。那些已经存在于市场中的NFC果汁产品不是公司规模较小,就是行业经验不够丰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那么,NFC果汁在国内是否有发展前景呢?我们来参考一下海外NFC果汁行业的现状来进行分析。美国NFC果汁在过去30年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即使在2014年果汁消费量出现整体下滑1%的情况下,NFC果汁仍增长了4%,可见需求之强劲。100%果汁消费结构中,NFC消费量占100%果汁的60%,已是市场主流饮品,并且每年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长。而国内NF消费量只占了100%果汁消费结构的2%,远远低于FC98%的市场占比,发展空间广阔。另外,据统计,美国目前每年NFC果汁人均消费量为4公升。与我们饮食结构相似的日本人均消费NFC果汁也达到2.5L,而国内人均消费只有0.01公升。仅以日本的人均消费量计算,国内NFC果汁行业市场规模长期也有望达到千亿级。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居民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居民消费升级以及大城市冷链运输、仓储、电商渠道逐步完善,NFC果汁将在未来几年开始实现快速增长。
从我国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NFC果汁主要是以零度果坊和森美等为代表。零度果坊于2011年夏天开始销售NFC果汁,300ml/瓶的100%鲜榨果汁售价在16元左右,2012年底还只在15个城市有经销商,但到了2013年7月便迅速上升至30个,渠道扩张速度不到一年即翻了一番。销售额每月环比增速也基本能保持在20%左右。而天溢2014年春季才推出自有品牌森美NFC橙汁。作为NFC果汁的后起之秀,森美已陆续进入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深圳、香港在内的全国7大城市的700多个高端商超,预计今年年底达到1000个。另外,公司开始布局特殊渠道,目前产品已经进入300家拥有冷链的终端面包店,平均月销量约为80瓶/店。公司还与星巴克签订合作,2016年其全国星巴克NFC橙汁将由森美提供,而与其他高端咖啡店Costa正在商谈中,相信不久就会有合作。总体来说,国内NFC果汁还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格局尚未稳定。零度果坊目前销量排名第一,而森美则大有赶超之势,其他NFC果汁还是以区域小品牌为主。
根据海外果汁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争夺市场份额的关系。由于国外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且有成熟的消费理念,他们往往会在FC与NFC果汁之间做出选择。然而根据目前国内的果汁消费市场,我们认为这两者暂且不具备可比性。
首先,这两个品类间所定位的消费人群不同。FC由于其高性价比的特性主要针对大众消费者,而NFC果汁聚焦的是小众高端消费群体;其次,两者的销售战略和渠道也会有所差异。前者可实行全面覆盖战略,通过渠道深度铺垫,打开市场的销售规模;后者则是精选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超、咖啡店等,通过口碑营销,打造品牌效应。
美国目前果汁在果汁饮料行业市场份额为60%,FC与NFC果汁市场份额占比稳定在40%和60%。中国100%果汁还远未达到行业天花板,不具备两者之间直接相互竞争的条件。因此,与其把FC和NFC看作竞争对手,不如把它们看成100%果汁行业的一个整体。随着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升级,饮料消费结构发生变化,FC和NFC果汁将同时迎来快速增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