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村里通网了”是中国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随着网络信号的广泛覆盖、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要“通网”,更要“通智慧”。
9月27日,小新应邀来到中国联通2023年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会,和大家一起观赏新时代新农村的崭新面貌,共同见证了数字化赋能之下乡村振兴的兴旺盛景——
海岛、高原、山间、田野,甚至北极村……中国联通在努力扫除着“信号死角”,让越来越多的乡村用上网络、用好网络。
青海玉树小苏莽乡,海拔超过4000米。中国联通“云放牧”,让村民的生活方式焕然一新。
小苏莽乡的大多数村民以放牧牦牛为生。“云端放牧”APP可以轻松实现云端监测养殖环境、远程进行生产管理、实时监测预警疾病等——在清晨牦牛出圈前,牧民可以提前查看草场是否被雪覆盖,确定适合放牧的地点;通过每只牛的“耳标”,打开APP就可实时掌握牦牛行踪……“云放牧”不仅提高了牦牛的存活率,还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养殖成本,为玉树现代畜牧业注入数字动能。
对于沿海居民来说,海洋捕捞业务是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蔚蓝的海面也意味着网络互联不如陆地上高效,不完善的海上网络不仅给渔政监管带来不便,还加剧了渔民在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隐患。
为了筑牢海洋安全防线,中国联通已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架设了海岛5G基站,并布局5G海洋牧场、智慧渔船安防、智能海上装备等技术平台。
“在远海我也可以随时与家人聊天,让他们知道我在海上的状态,这样家人也可以放心让我出海捕捞了。”陈伯是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的一名普通渔民,谈起中国联通为阳江市打造的“数字渔船”,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数字渔船有报警“一键触发”功能,可以让渔民在海上遇到极端天气或紧急情况时通过客户端一键报警,最大程度减少了危急时刻的报警步骤和时长;“定位终端”可以快速获得渔船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是船舶管理员启动紧急救援时的好帮手。
数字渔船系统已经在阳江市稳定运行两年多了,实现了沿海60公里的网络覆盖,大幅度提高了海上作业的管理效率和网络覆盖面,减少渔政、人工巡查成本,缩减网格员投入的20%以上。
对于乡村来说,数字技术带来的最直观改变之一是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在解放双手、双眼、双脚的同时,还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协同的资源利用和更多的农民收入。
文章来源:中国联通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